首页

免费调教sm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29 14:51:01 作者:《中国记事(1912-1928)》从西方人观察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社会 浏览量:38189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历史学家王笛的最新历史非虚构新书《中国记事(1912-1928)》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通过大量一手资料、48幅珍贵历史图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重构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中国记事(1912-1928)》(全两卷)书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作家、学者、记者、外交官、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王笛经过细密的中英文资料耙梳,发掘出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陆徵祥、顾维钧、胡适等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并且挖掘了普通人的言行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

  该书的全国首发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中国记事(1912-1928)》反复出现的“觉醒”一词,是当时观察者对中国的核心描述。这种觉醒不仅是政治变革,更体现在女性参与革命、社会观念转变等细节中,呼吁关注被传统叙事遮蔽的群体。该书充分体现了历史写作的文学性与开放性,为小说家和非虚构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历史叙事走向大众。

全国首发分享会现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称赞这一作品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细节和宏大叙事,并通过他者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呈现了他者凝视下的中国近现代化过程。

  王笛说,过去他研究中国历史,根据的是中文资料,通过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历史;现在从西方人的角度,这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观察到的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理解的中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观点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在那个时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看到的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问题。”王笛坦言,“在使用这些资料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哪些是他们的局限、偏见,哪些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天津南港工业区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 助力石化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

伴随着玉珠走盘的琵琶弦声,演员身着白衣缓缓登台,轻盈灵动、行云流水。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中,“英蝶儿”和“山蝶儿”相伴而行“飞”向远处,现场掌声雷动。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制药区启用 助力放射性药物研发

“这两位革命先驱把一切都献给党和国家,在非常年轻的时候被捕,选择就义。他们对信仰很执着,毫不动摇。”龙平平认为,正是因为经过长期的比较、鉴别、思考和论证,陈延年、陈乔年找到了科学真理,找到以后就坚守终生,把它作为指导自己言行的指南,最后甚至不惜献出生命。

iPhone市场份额跌出了前五名,谁抢了?

方式三,短信报案。编辑“姓名+有效证件号码+联系电话+投资平台+投资金额+待兑付金额”发送至短信平台,号码为1069055920200110。

刘亦菲

时任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周鲁闽:还是一种理念的提升,最早的时候应该说是污染的防治,进而就是更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为我们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一个重要的生态基础。

台青何冠奕:锦丝手中穿 文化代代传

先是一声爆炸声。陈一鸣记得,“是非常大的声音,我第一反应是无人机空袭。”随后,“鞭炮声一样”的枪声响起,据他描述,枪声并不连续,而是一枪一枪地打出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